其他
一集封神,国内终于有这种片儿了
一提到自然类纪录片,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BBC。
前有《王朝》,展现隐藏在动物族群中的权力斗争,结盟、背叛,各种博弈。
精彩程度堪称动物版《权力的游戏》。
后有《史前星球》,带你穿越回四亿年前,探索不为人知的恐龙世界。
全程实景结合CG,每一帧都是哗哗的钱啊。
不得不说,BBC纪录片拍得是真好。
但!是!
就在最近,一部国产动物类纪录片横空出世。
b站打出9.7的高分,豆瓣上清一色的好评。
打开弹幕都在刷:“恭喜你发现了宝藏。”
国内终于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动物纪录片了!
「众神之地」
《众神之地》整体四集作品历时4年打造,采用“全华班”拍摄团队。
导演曾海若。
拍出过纪录片《第三极》(豆瓣9.4)《极地》(豆瓣9.3)。
配音刘琮。
二次元出身,纪录片专业户,《七个世界,一个星球》《从太空看地球》《王朝》等等都是他配的音。
在镜头语言运用上,《众神之地》不输BBC。
绵延不绝的巍峨雪山,碧水成镜的蜿蜒湖泊,以及辽阔天地间奔腾的生灵。
中华大地太美了,真的每一帧都可以当屏保!
但在内容上又迥异于BBC。
《众神之地》拍摄的,是独属于中国本土的野生动物和民族文化。
它与华夏文明息息相关。
何谓“众神之地”?
故事开始于四种华夏「神」兽:雪山使者野牦牛、海上精灵白海豚、雨林霸主亚洲象、森林之王东北虎。
它们是远古的图腾,与天地共生,与人类共存。
某种意义上,它们身上被赋予了“神性”。
比如野牦牛,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中早有记载。
“又北二百里,曰潘侯之山。有兽焉,其状如牛,而四节生毛,名曰旄牛。”
在藏族传说中,当世界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冈仁波齐时,便有了第一头牦牛。
在西藏的绰珠巴盛会上,寺庙的僧人会戴着28种不同动物的面具跳舞祈福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野牦牛面具。
中华白海豚被渔民认为是妈祖的化身。
亚洲象在傣族的创世传说中,是顶天镇地的神。
而东北虎,在萨满教看来,是沟通天地的使者。
千万年来,它们作为生物链的顶端,接受着动物和人类的敬畏与膜拜。
但现在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,这些旗舰物种身上的“神性”也在不断消散。
它叫昆仑。
因为在野牦牛求偶战斗中失败了,它只能离开族群,独自在荒野中游荡。
它沿着先牛们的足迹,一路跨过雪山、荒野、草原湖泊……
夏天的气温和光照加速了荷尔蒙的分泌,求偶的欲望驱使着昆仑走向人类的领地。
野牦牛的身型比家牦牛大一倍不止,昆仑健硕的肌肉和坚硬的牛角让它在家牦牛群中如出入无人之境。
它几次横冲直撞地闯进智达的牦牛群,把家牛吓得四处逃窜。
还公然抢亲,强行和母牛“洞房”。
面对比自己体型大一倍的巨兽,家牛只能屈服。
也许是原始欲望的驱使,也许是对牛权的本能抗争,昆仑掌管了牦牛群。
带领着它的一众子民出走远方,似乎想要回归荒野。
昆仑带着一众「后宫」美滋滋,但智达就惨兮兮了。
因为野牦牛的入侵会让他失去对家牦牛群的掌控权,导致家牦牛不再听指令。
甚至无法接近牦牛群。
刚烈的昆仑给牧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,温和的断角则不同。
断角是一只17岁的年老野牦牛,早年的战斗让它失去了一只引以为傲的牛角。
现在它不想「努力」了,只想入赘到牧民家养老。
看它熟练地跳过栅栏,进到牧场,这一顿操作足以证明它是牧场的常客。
牧场主人江才也很欢迎断角的到来。
因为野牦牛和家牦牛交配后,混血牦牛的价格会翻倍,这可以增加收入。
更重要的是,随着不断繁殖,家养牦牛退化严重,无法适应高原严寒的冬天。
而野牦牛留下的野性基因能够阻止家牛的衰退,还能让它们长得更加健硕。
人类借助野牦牛的力量,才能在残酷的高原立足。
而有一些牦牛的血液里天生就带着野性,注定要回到荒原。
混血牦牛回到荒野会影响野牦牛种族基因的纯度,家牦牛的疾病也会对野牦牛种群造成难以抵抗的打击。
在运输一头混血小野牦牛时,它拼死挣扎,拒绝被送走。
那一声声猛烈的撞击似乎在呐喊:要自由,不要温驯。
直至力竭失血过多而亡。
而在不远处,昆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,它的眼神中似是悲悯,似是哀伤。
这一刻,神性仿佛又重新降临到了野牦牛的种群,也印证了片头最开始的那句话——
野牦牛是高原上最后一抹不屈的灵魂。
在《众神之地》的故事表达中,频频出现人类的身影。
或许有人会说,在自然类纪录片中夹杂太多人的情感,会很失真。
但这部纪录片想要探讨的,恰恰就是「人与自然」的关系。
总导演曾海若在采访中说道:“人,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,动物是人面对自然时的一面镜子。”
拍摄团队用了很多仰拍和平视的镜头,来呈现这些旗舰动物出现时带给人的压迫。
自然是强大而浩瀚的。
《众神之地》里,也有一部分原住民的视角:野生动物未被驯化的野蛮常常会损害原住民的利益。
比如智达,他的牦牛群总是会被野牦牛拐跑。
白海豚的所在地中国香港大澳、亚洲象的活动区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人们也有这个困扰。
白海豚生活在近海5-20米的咸淡水交汇区域,和渔民共享同一片水域。
也因此,它们经常偷吃渔民的鱼,有时还会咬烂渔网。
当地渔民很讨厌它们,甚至想它们绝种。
和白海豚相比,亚洲象与人类之间的冲突,更加剧烈和明显。
它们会离开自然保护区四处溜达,把途经地成熟的农作物作为食物,严重时还会发生踩踏村庄的情况。
当侵害到人类利益时,这些野生动物不再是大自然的礼物,而是躲之不及的灾祸。
人们总是抱怨野生动物入侵人类领地。
但殊不知,在人类之前,野生动物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。
在它们眼里,或许人类才是入侵者。
亚洲象为什么四处乱走?
为了繁衍和生存。
十几年前,它们从勐养子保护区出走,渡过澜沧江,一路辗转迁徙。
然而高速公路等的修建,切断了象群的回家之路,它们与其他家族彻底失去了联系。
这也代表着,这群亚洲象很难继续繁衍下去。
大象有超强的记忆,但刻在脑子里的地图,却无法帮它们找到回家的路。
白海豚为什么会成为“偷鱼贼”?
因为人类对近海的开发,过度捕捞、养殖、工程建设,甚至旅游娱乐。
都在冲撞着白海豚的日常生活,让它们的捕食变得艰难。
为了生存,白海豚们只能冒险「偷」鱼,但也时刻面临生命危险。
片中有一幕让人非常难过。
渔民在海上发现了一条海豚的尸体,尾巴的切口非常整齐,可能是螺旋桨打断的。
当打开它的腹腔时,现场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因为肚子里有一只还未发育完全的小海豚。
它弯曲着,保持着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,眼睛闭着,就好像睡着了一样。
它还没有见过母亲游弋过的海洋……
雨林是亚洲象的家,海洋是白海豚的家,可是现在人类在一步步地逼退它们。
一面是为了生存,另一面也是为了生存。没有和谐共处,只有动物们的一退再退。
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,纪录片中没有答案。
它只是用不同的视角和真实的镜头告诉了我们现状。
而在过往,我们也已经有很多教训了。
2022年7月21日,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。
宣布白鲟灭绝,长江鲟野外灭绝。
大家唏嘘于第一次听到它们的名字,就已经再也不见。
然后呢?
我想到了《流浪地球》开始的那句旁白:
“起初,没人在意这一场灾难,这不过是一场山火,一次旱灾,一个物种的灭绝,一座城市的消失,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。”
回到片名“众神之地”。
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,都是存留于世间的神迹,而“众神之地”就是大自然本身,人类也身处其中。
人类也不过是地球上众多动物中的一种。
物种之间,既有矛盾冲突,又有依赖联系。
我们该如何与物种相处,也许没有正确的答案。
但请永远不要忘记:去尊重,去敬畏。